平时有什么场合穿正装比较合适?

英国老人西装定制多少钱-英式西装定制

最适合穿西装的几个场合:

一、结婚

完美新郎西装礼服,绝对不是随便挑挑,随便买的,完美的西装礼服能让新郎成为全场的焦点,选择儒雅绅士的西装,完美就是你的代名词!一套完美的新郎西装,绝对不是随便挑的,随便买的,完美的套装能让新郎成为全场的焦点。

结婚时,新郎伴郎,宾客基本上都穿西装,但新郎的西装应该是最帅气的,一般的插画孔上都插着一束花。

二、酒会

穿西装时最正式的着装是穿西装戴领带,你可以考虑穿深色西装,深灰、蓝色都可以,不推荐穿深黑或浅色西服。西装内配白色或有竖条纹的衬衣,再配上一条简洁但不失大方的领带,一般藏蓝、灰、黑、格纹以及条纹比较百搭。总而言之,服饰的色彩搭配不能超过三种。和衬衣颜色相比,领带的颜色要有点反差。

衣服必须保持整齐笔挺,领带可以不用领带夹,但必须端正。不要建议戴配饰,可以考虑的是婚戒或者高级手表。皮鞋子最好选择黑色,穿黑袜子。假如你是成功人士或者中年人,衬衫下摆要整齐,塞进西裤里,让皮带(黑哑光皮带属于百搭)显露出来。假如年轻人要表现自己的个性,出于个性和英俊可以不这样做,但不建议这么穿。

西服扣除袖口外最好不扣。总而言之,无论怎样搭配,只要衣着整洁,干练就好,没有必要追求名品。公司酒会需要穿着正式点。黑色皮鞋,黑色西裤。白衬衫,黑西服,或身材较好的,也可选择白色系列的。

三、生日、聚会

领导或朋友生日、同学聚餐、男生都可以穿西装出镜。这能够给自己在他人面前足够的自信,并提升自己的气质。参加此类会议,当然也可以穿休闲装。但是穿西装绝对会让人有不一样的感觉。

四、工作和面试

与休闲装相比,西装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和整体气质,又能增强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同时又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拜访客户时,穿着整洁的西装,能给客户留下职业化、专业化的良好印象。员工穿统一的西装工作能从整体上符合公司的礼节规范,使公司整体形象更具统一性。穿着统一的职业服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员工间的差异和攀比,方便垂直管理。

菲利普亲王逝世,曾是英国王室美男子,为何他被评为穿西装最好看的人

尽管消息来得太突然了,但菲利普亲王之前由于身体问题而住院了很多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它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也有媒体照片,菲利普亲王拖着疲惫的脸坐在乘客座位上。但是,每次他出现在镜头前时,他肯定会保持最佳状态。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梳理整齐的头发,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齐头并进。去年,这对夫妻非常重视的孙女结婚了,而老夫妻也参加了他们的小型婚礼。身穿干净利落的黑色西装,打着俏皮的领带,可以看出这位老人真的很高兴为他的孙女。

在流行病期间,菲利普亲王的99岁生日以低调的方式与他的妻子合影,那时,他的气色仍然非常好,与往常一样,西装笔直,微笑非常明亮。有消息称菲利普亲王进入医院。帅气的西装不见了,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米色连帽背心,里面穿白衬衫。即使是私下里,他也努力保持整洁,绅士的举止保持不变。尤其是头发仍然梳理着充满活力的大背头,明亮的蓝眼睛现在变得暗淡无光。在白金汉宫的葬礼中,送走了与他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丈夫之后,女王的悲伤是无法言喻的。

并不比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衣服的各种颜色,菲利普亲王一直是穿着英国绅士的西装。他还被《GQ杂志》评为“英国最会穿西装的人”,可以想像他在时尚界的影响力。菲利普亲王出生于希腊王室,从小就很帅气。他长得帅,有一双天蓝色的眼睛,令人着迷。伊丽莎白二世一见钟情就爱上了他,两人成年后很快就订婚了。成为女王身后的人并非易事。有必要保持主人的尊严和尊严,但不要走得太远,而且要比女王穿得更精致,因此西装成为最佳选择。

不仅可以保持低调,而且可以低调显示品位和奢华。这套西装简单而优雅。上乘的材料,剪裁整齐,风格略显宽松,一举一动都潇洒而帅气。有时候,只要穿一些略带跳动的领带就足以使整个外观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夫妻的口味确实不同,所以几乎没有情侣装。但是偶尔,会感觉到两个人从领带,图案和颜色偷偷摸摸的一点爱。他的妻子穿着一件玫瑰红色的圆点小外套,他穿着一条玫瑰红色的印花领带,与女王相呼应,非常合适。年纪大了,但他仍然穿各种各样的西服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纯色沉稳而低调,是郊游和拜访的首选。

另外,在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时,菲利普亲王会选择一些带有印花的西装,例如千鸟格,显示出活力和气质。这绝对是球场上的一抹色彩。双手插在裤子口袋里,他充满活力地走路,他的身体始终如一,这确实说明了美丽的男人永远都是美丽的男人。尽管菲利普亲王经常传出八卦,但是在他的一生中,他也很尽职,更不用说丑闻了。与他的孩子相比,他的位置做得非常好。看菲利普亲王和女王的照片,有很多爱的时刻。从年轻时的帅气男女到夫妻,常常会有丈夫低头看着妻子。两个人眼中的爱是无法欺骗的。

美国人,英国人,巴西人,泰国人,日本人,埃及人分别有那些习俗,那些禁忌

只是略微从网上整理了一些,希望对你有用=)

美国:

quote from (more on) 一)礼仪

在美国社会必须“入境随俗”,必须了解并遵守美国社会中惯行的礼仪规则。

在穿衣方面,虽然美国人以随和、不正式的印象,但在上班、赴宴会的场合, 仍是很正规,穿衣的规矩极多,但以适合时宜为主,例如参加婚礼、参加丧事,则应着黑色或素色的衣 服;女士在办公室应着裙装,避免穿牛仔长裤.

乘车方面,车内座位的大小顺序,要看主人开车或司机开车而有所不同. 如是搭乘出租 车,应该以后座右方的座位为最大座,

后座的左位为次之,再其次为中间, 而司机旁的座位 为最卑位.如开车的是友人,则他旁边的座位为最尊位,其次才是后座右、左及中间位.因此

在中国常见男女友搭乘出租车时, 男士总是打开车门让女士先进入,挪到左边位,男士再坐 到右边位上,这是完全不符合正式西方礼仪的,

正确方式应是让女士入座后,绕到左边车门 自行上车入座.上下楼梯也有一定规矩,上楼时应让女士、长者先行, 目的是保障女士、长 者的安全.

在饮食的方面,要注意餐具应先由最外面的一副刀叉开始使用,食物要用叉子压紧,切成小块才放入口中,吃食物及喝汤时不可出声,喝咖啡的小汤勺是用来搅拌奶品及糖的,切记不可用汤勺来喝咖啡,并避免在餐厅中喧哗,如接到请贴赴宴,要注意下面几点:

是否需要寄回回柬,告诉主人参加与否,有时也可用电话通知,如请贴上注明“regrets only”,则只有无法参加时才需通知,“rsvp”就应不论参加与否均寄上回帖或电话通知.

注意参加的宴会有无服装的规定.

准时,在参加酒会的时候,则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如五时至七时)前往, 当然也不宜太 晚才到.

如果邀宴宾客,则主人应注意:

1.陪客:应邀请与主客关系良好的人做陪.

2.食物:应先了解客人有无忌嘴的食物,如是否为素食者,是否为不食猪肉及鳞鱼类的犹 太人.

3.座位:主人应坐在背对门的位置,主客则在其对面,另外要注意阶级、尊卑,并以男女 、夫妻、中外分坐为原则.

进餐时饮酒种类应视当日主食而定, 如吃鱼则饮用白酒,吃肉则喝红酒,红酒应与室温

相同,且不可强邀宾客“干杯”,至于威士忌及白兰地等烈性酒,则多于饭后或饭前饮用.

国际社交礼仪规定多如牛毛,以上所举仅是其中数端,要在美国社会中行止合乎礼仪,还 需平日多留心注意并虚心学习才可.

(二)礼节

鞠躬礼,是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行鞠躬时要脱帽,右手握住帽檐中央将帽 子取下,左手下垂,上身前倾约十五度,两眼注视受礼者,同时表示问候。

握手礼,是全世界通用的礼节。起源于欧洲,最初是表示手里没有武器或亲切的意思

行握手礼时要客人先伸出手时才能握手。握手时一般不戴手套,但尊贵的人和女人可戴 手套。行礼时忌交叉行礼,和女人握手不可太紧。

点头礼,是同级或平辈人之间的礼节。如在路上相遇, 可在行进间进行。如遇见长官 、上级或长者,不行点头礼,而行鞠躬礼。

举手注目礼,这是军人礼节。行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掌略赂外,手臂与肩齐高,两眼注视受礼者,待对方答礼后将手放下。

吻手礼,是欧美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则将手掌轻轻托起吻之。如果女方不伸手,则不行吻手礼。

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一种礼节。

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接吻。在高兴、喜庆或悲伤时,一般也行接吻礼,表示亲热或安慰。

拥抱礼,是欧美各国熟人、朋友之间表示亲密感情的一种礼节。见面或告别时互相拥抱,表示亲密无间,感情深厚,拥抱礼通常和接吻礼一起进行。

(三)节日

1)感恩节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 美国人全家欢聚的节日。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休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当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习俗人们在这里都要做感恩祈祷。美国人从小就习惯独立生活,劳燕分飞,各奔东西,而在感恩节,他们总是力争从天南地北归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畅谈往事,使人感到分外亲切、温暖。

2)圣诞节

是美国人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每年12月25日,全国便沉浸在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中。从感恩节过后的第二天,美国人就开始为圣诞节大忙特忙起来。每家商店都是人流滚滚,商人们要鼓起如簧之舌,推销他们的各种货物,普通人也愿意趁此机会弃旧更新。

圣诞夜是一个狂欢的夜晚。美国人常常通宵达旦地举行庆祝活动。人们在小杉树上或小松树上挂满礼物、彩花和彩灯,树顶上还装上一颗大星。大人们站在一旁欣赏圣诞树,孩子们更是手舞足蹈,甚至手拉手地围着圣诞树跳起欢快的舞蹈。在公共场所,贺年片上到处都有圣诞老我的形象。有时在家里也由一人扮成圣诞老人,为大家分发礼物。

美国人庆祝圣诞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狂欢。送礼物和装饰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庆祝方式。每个家庭,都放着大包的礼物。孩子们把袜子挂在火炉边,希望圣诞老人在深宵把礼 物带来,放进袜子里。

每一个家庭在12月中旬,便会在市场上选择一株称心满意的圣诞树并装饰得五彩缤纷。

青少年都爱在圣诞前夕和圣诞晚上举行派对,许多情窦初开的小伙子,视第一次参加圣诞舞会为人生大事呢!

3)元旦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在元旦来临之际,喜欢把雄鹰,猫头鹰等飞禽的羽毛用来装饰衣鞋 帽,以示吉祥如意。

(四)其他

在欧美各国严禁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违者要罚款。违者必罚,没有例外。 有些西方人也忌三,特别是点烟的时候,不论你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给他们点烟,点到第三个人时,他们往往会面呈难色,有的人甚至会有礼貌的拒绝。

小费

搬运员:每件行李付费五十美分。 旅馆门卫:如为您唤叫出租汽车并照顾您上车时应给五十美分。 旅馆寝室打扫女工:您如果只住一晚,多半不给小费。如住得久一点,每三天给二元 左右(高级旅馆应再多给一点)。放在床前柜上就可。 旅馆餐厅应该给15%左右的小费,放在桌上就行或根据餐厅服务情况,由顾客自己在账 单上填写给小费的百分数,一般可由10%至20%不等。自助餐馆不给小费。

电源规格: 美国的电力为110/120伏特;交流电,60赫兹.

办公时间: 各机构办公时间并无一致,通常: 政府:周一-周五,09:00-17:00 政府:周一-周五,09:00-15:00 公司:周一-周五,09:00-17:00 商店:周一-周六,09:30-18:00 美国部分地区银行开业时间较早,打烊时间较晚.每周各百货公司有一晚照常营业.

参考资料:

英国风俗

quote from: 三个禁忌

不能加塞 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盥洗室与去“100号”

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厕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便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

舞会上怎样不失礼

英国大型舞会一般在晚间10时左右开始。舞会可在私人家中或到饭店举行。主人邀请客人应事先寄送请柬,并注意邀请的客人男女数目要大致相当;如不等,可使男子多于女子。按照习惯,主人请人参加舞会,有时也设晚宴;有时光请跳舞而不设晚宴;而有的则请参加舞会的客人中少数人吃晚饭,饭后跳舞;其他人只能参加舞会而不能吃饭。所以,被邀请的人一定要看清请柬上的字样,以免使主人难堪。舞会上,主人备有夜宵,也可能只备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参加舞会的客人服装要整齐,跳舞时男宾要轮流请女宾,其中有一次必须与女主人跳舞。男子与男子、女子与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话的。遇到重大喜庆节日,一个人如同时接到两份请柬,那么可参加一个舞会,提前退场后再赶另一个舞会,因为按习惯参加舞会的人可随来随走,不算失礼。

女士优先与绅士风度

在英国,尊重妇女是体现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

在通常情况下,英国人总是把女子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如男女一起进房间,男的要替女士开门。进房间或进餐馆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须在女士的前头去选餐桌、开车门或做其他效劳。在街上行走,或过马路时,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来车方向的一侧。如果一个男子和两个女士一起走,他应当走在两者当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两者同坐一辆车来接客人去吃饭,客人应该挤在汽车的前座,让后座空着,因为司机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会上,主人把客人领进客厅时,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进客厅时,厅中的大多数男子都要站起来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儿在,她要把客人给女儿作介绍。通常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除非他年长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惯例是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不管进入客厅的是男士还是女士,在客厅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为礼。宴会开始,男士们为女士们拉开椅子,帮女士入座。

有些英国人慨叹,在对待女士的礼遇方面,如今世风已不如以前。据说是因为妇女在选举、就业、 工资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她们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种照顾了。看来,对女士的礼貌是出于男士觉得女士需要保护。

做客和餐桌上的礼节

如果你被邀请到别人家做客,就要考虎这样几个情况。比如,该在什么时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谈正经事,只是个社交聚会,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备,她还没完全准备好你就到了,会使她感到非常尴尬。晚到10分钟最佳。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么时候应该离开呢?这没什么规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礼貌的。如果只是邀请你共进晚餐和聊天,那么你最好在10点至11点之间离开或者餐后1小时告别。如果你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周末,在离开之前应特意买束花送给女主人,这会使她非常高兴。另外,离开后的第二天要发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随附一件小礼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鲜花等。

英国的饭菜简单,但是吃饭的规矩复杂。最主要的是坐直,学别人的样,吃饭的时候不准高高兴兴地问别人,并和别人不停地交谈。每个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汤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盘上。汤匙应放在汤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喝汤时最好不弄出响声,并用匙的一侧从里往外舀,不能用匙头,更不能端着汤盆把盆底剩的汤全喝光。不论吃什么东西,都尽量别弄出声响,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懂规矩。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后上一道甜食。如果客人没有吃饱,可向女主人夸赞她做的美味并再要点鸡、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会多加一份菜给他,但从不再多加。不能在别人面前打饱嗝。端上咖啡时要就着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盘上。不能在餐桌上抽烟。吃完饭,客人要将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后站起来。男士们要帮女士们挪开椅子。如果主人还要留客人再吃一顿饭,餐巾可按原来的折痕折好。餐后,客人要坐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向主人道别。

参考资料:

出国旅游网

日本人

quote from (more on): 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一般人们相互之间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礼,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最低、也最有礼貌的鞠躬称为“最敬礼”。男性鞠躬时,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裤两侧;对对方表示恭敬时,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礼,女性尤其如此。在国际交往中,日本人也习惯握手礼,尤其是年轻人或和欧美人接触较多的人,也开始有见面握手的习惯。名片交换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轻的一方先给对方,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礼节。递交名片时,要将名片正对着对方。名片在日语中写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在社交活动中,日本人爱用自谦语言,如“请多关照”、“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谈话时也常使用谦语。在与日本人交谈时,不要边说边指手划脚,别人讲话时切忌插话打断。在交谈中,不要打听日本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私事。对年事高的男子和妇女不要用“年迈”、“老人”等字样,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讳。日本人姓名一般是三至六个汉字,姓在前,名在后。通常对人只称姓,不呼名。日本人在节庆日和某些重要场合爱穿传统服装——和服,配以木屐。

日本人给老人祝寿,是选一些有特定意义的年岁。如61岁为“还历”,意思是过了6O为1岁,返老还童;7O岁为“古稀”;77岁为“喜寿”;88岁为“米寿”,因汉字“米”拆开可变成八十八;99岁为“白寿”,因为“白”字上面加一横为“百”。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还忌讳3人一起“合影”,他们认为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这是不幸的预兆。日本人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白色的花,日本人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的东西或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日本人喜欢的图案是松、竹、梅、鸭子、乌龟等。

通信时,信的折叠、邮票的贴法都有规矩,如寄慰问信忌用双层信封,双层被认为是祸不单行;寄给恋人信件的邮票不能倒贴,否则意味着绝交。日本人在饮食中的忌讳也很多: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鸭子;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讳客人吃饭一碗就够,只吃一碗认为是象征无缘;忌讳用餐过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抚摸、整理头发,因为这是不卫生和不礼貌的举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时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在日本,招呼侍者时,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并摆动手指,侍者就懂了。谈判时,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点头同意,日本人就会认为你将给他一笔现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头皮是愤怒和不满的表示。

日本人有不少语言忌讳,如“苦”和“”,就连谐音的一些词语也在忌讳之列,如数词“4”的发音与相同,“42”的发音是的动词形,所以医院一般没有4和42的房间和病床。用户的电话也忌讳用“42”,监狱一般也没有4号囚室。“13”也是忌讳的数字,许多宾馆没有“13”楼层和“13”号房间,羽田机场也没有“13”号停机坪。在婚礼等喜庆场合,忌说去、归、返、离、破、薄、冷、浅、灭及重复、再次、破损、断绝等不吉和凶兆的语言。商店开业和新店落成时,忌说烟火、倒闭、崩溃、倾斜、流失、衰败及与火相联系的语言。交谈中忌谈人的生理缺陷,不说如大个、矮子、胖墩、秃顶、麻子、瞎聋、哑巴等字眼,而称残疾人为身体障碍者,称盲人为眼睛不自由者,称聋子为耳朵不自由者等。

日本人送礼时,送成双成对的礼物,如一对笔、两瓶酒很受欢迎,但送新婚夫妇红包时,忌讳送2万日元和2的倍数,日本民间认为“2”这个数字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万、5万或7万日元。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

日本人对坐姿很有讲究。在公司里日本人都坐椅子,但在家里日本人保持着坐“榻榻米”的传统习惯。坐榻榻米的正确坐法叫“正座”,即把双膝并拢跪地,臀部压在脚跟上。轻松的坐法有:“盘腿坐”和“横坐”:“盘腿坐”即把脚交叉在前面,臀部着地,这是男性的坐法;“横坐”是双腿稍许横向一侧,身体不压住双脚,这常是女性的坐法。现在,不坐“榻榻米”的年轻一代在逐渐增多。

综合:

quote from: 介绍一些国家特殊习俗和忌讳

到欧洲人家里或接待欧洲客人,如果想送一支花,不要给德国人、瑞士人送玫瑰花,因为他们认为它意味着浪漫;不要给英国人送百合花,他们认为它意味着亡;不要给意大利人送菊花,这种花他们只在葬礼上才用。

和美国人打交道时,要注意盯住美国人的眼睛说话让他放心,谈话中不必谦虚,否则他真认为你不行。在欧美上年纪的人上楼、爬山时,千万不要扶他们,否则他们认为你小看了他,他们不愿给人留下“老”的印象。英国人忌讳用大象装璜,瑞士人忌讳猫头鹰图案,他们认为那是的象征。

苏联人视奇数为吉祥的象征。给南斯拉夫人送13以内的单数花回受欢迎。给捷克人送礼包装纸上不要出现红三角,以为在捷克,这是有毒的标志。罗马尼亚人忌讳过堂风。保加利亚人点头“不是”摇头“是”,与他们接触时别忘了这特殊的肯定与否定形式。

日本礼俗颇多,在此介绍几种他们的忌讳。

与日本人合影不要3人,他们认为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是亡的预示,很不吉利。

日本人数字上忌讳“4”和“9”,日语发音中“4”与“”相似,“9”与“苦”发音相似。故请客送礼中特别忌讳这两个数字。日本医院一般没有4楼、4号房间,**院也没有4排4号。

日本人不喜欢荷花做图案,认为它意味着祭奠,是不祥之物。他们对饰物有狐狸和獾的物品也十分反感,认为这两种动物是狡诈、贪婪的象征。

巴西人

quote from: (1)社交礼仪

从民族性格来讲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 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目前,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其一,握拳礼。其二,贴面礼。其三,沐浴礼。

(2)服饰礼仪

在正式场合,巴西人的穿着十分考究。他们不仅讲究穿戴整齐,而且主张在不同的场合里,人们的着装应当有所区别。在重要的政务、商务活动中,巴西人主张一定要穿西装或套群。在一般的共公场合,男人至少要穿短衬衫、长西裤,女士则最好穿高领带袖的长裙。

(3)餐饮礼仪

巴西人平常主要吃欧式西餐。因为畜牧业发达,巴西人所吃食物之中肉类所占的比重较大。在巴西人的主食中,巴西特产黑豆占有一席之地。巴西人喜欢饮咖啡、红茶和葡萄酒。

(4)习俗禁忌

国花:卡特兰

吉祥象征:蝴蝶

适于谈论的话题:足球、笑话、趣文等等。

与巴西人打交道时,不宜向其赠送手帕或刀子。

英美人所采用的表示“OK”的手势,在巴西看来是非常下流的。

泰国人

quote from : .泰国人习惯"合十礼"(即合掌躬首互向对方致礼),合十时常互致问候"沙瓦迪卡"(泰语"您好"的意思)。别人向你合十问候时,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合十后,便不必再握手问候或告别,但僧侣对俗家则不必回礼。见面或告别时的握手礼,尚未普及流行于泰国社会。

2.泰国通常称呼人名时,在名字前加一个"坤"字,无论男女均可用,表示为"先生"、"夫人"、"**"之意。

3.泰国人忌讳用脚指物或指人,即便是坐着时,也不允许将脚尖对着别人,此举被视为不礼貌的做法。抚摸对方头颅或挥手越过别人头顶,被视为有侮蔑之意,是禁止的动作。

4.泰国人认为右手高贵,而左手只能用来拿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因此,给别人递东西时都要用右手,以示敬意。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要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女士若想将东西奉给僧侣,宜托男士转交。如果亲手送赠,那僧侣便会张开一块黄袍或手巾,承接该女士交来的东西,因为僧侣是不允许碰解女性的。

5.尊重宗教。寺庙是泰国人公认的神圣地方,因此凡入寺庙的人,衣着必须端庄整洁,不可穿短裤、迷你裙、袒胸露背装或其他不适宜的衣服。在寺庙内,可以穿鞋,但进入佛殿时,必须脱下鞋子,并注意不可脚踏门槛。每尊佛像,无论大小或是否损毁,都是神圣的,绝对不可爬上佛像拍照,或对佛像做出失敬的动作。

6.尊重王室。在泰国处处可以见到国王和王室的人像,如硬币、纸币、日历牌、挂图等,由此可见对皇室的敬重。游客要小心表现适当的礼仪,例如在公共场合有皇室人员出席时,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动作,跟着照做。

7.不要在公共场所做有伤风化的举动,例如在公共场合应避免和泰国人接吻、拥抱或握手。除在某些海滩允许日光浴外,在其他地方,泰国人不喜欢这种行为,尽管未触犯法律,但是违背了泰国人的佛教理念。

埃及人:

quote: 埃及地跨非、亚两洲。埃及伊斯兰教是国教。

埃及人正直、爽朗、宽容、好客。他们往往以幽默的心情来应付严酷的现实生活。

晚餐在日落以后和家人一起共享,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有约会是失礼的。埃及伊斯兰教徒有个绝不可少的习惯:一天之内祈祷数次。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就是不发酵的平圆形埃及面包)为主食,进餐时与“富尔”(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亚”(汤类)一并食用。他们喜食羊肉、鸡、鸭、鸡蛋以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萝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腻。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们的佳肴。

他们习惯用自制的甜点招待客人,客人如果是谢绝一点也不吃,会让主人失望也失敬于人。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行为。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忌讳喝酒,喜欢喝红茶。他们有饭后洗手,饮茶聊天的习惯。忌吃猪、狗肉,也忌谈猪、狗。不吃虾、蟹等海味、动物内脏(除肝外)、鳝鱼、甲鱼等怪状的鱼。

男士不要主动和妇女攀谈;不要夸人身材苗条;不要称道埃及人家里的东西,否则会认为你在向他索要;不要和埃及谈论宗教纠纷,中东政局及男女关系。

在埃及,一到了下午3至5点之后,人们大都忌讳针。商人决不卖针,人们也不买针,即使有人愿出10倍的价钱买针,店主也会婉言谢绝,绝不出售。

在埃及,进伊斯兰教清真寺时,务必脱鞋。埃及人爱绿色、红色、橙色,忌蓝色和**,认为蓝色是恶魔,**是不幸的象征,遇丧事都穿黄衣服。也忌熊猫,因它的形体近似肥猪。喜欢金字塔型莲花图案。禁穿有星星图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图案的包装纸也不受欢迎,禁忌猪、狗、猫、熊。3、5、7、9是人们喜爱的数字,忌讳13,认为它是消极的。吃饭时要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不论送给别人礼物,或是接受别人礼物时,要用双手或者右手,千万别用左手。

不要打哈欠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尽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喷嚏,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应转脸捂嘴,并说声"对不起"。埃及人讨厌打哈欠,认为哈欠是魔鬼在作崇。一个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说:“请真主宽恕。”

而打喷嚏认为不一定是坏事,一个人如果在众人前打喷嚏,则说:"我作证:一切非主,惟有真主。"而旁边的人说:"真主怜爱你"。他接着说:"真主宽怒我和大家"。

英国男的都有绅士风度,?

提起英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英国男人的绅士风度”:西装笔挺,头戴礼帽,手持长柄雨伞或黑色拐杖;他们身份较高,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止文雅,谦和温良,彬彬有礼,诚实守信,尊重女性。上大学时我的英语老师是现任九三学社副主席陈抗甫先生的夫人史衍英老师,她曾在离我学习的沃里克学院仅十五分钟车程的考文垂市进修过较长一段时间,她在课上经常感慨英国的绅士风度:有时候与英国男同事外出,同事必让她先行;走在大街上,男士必走在外侧,以防不测。但她是个快言快语,“不安份守已”的人,经常“越轨”,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出国前,同事好友也多多嘱托:好好看看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我也曾想:“中国也是个礼仪之邦,英国人又会“绅士”在何处呢?去了英国,一件件事情使我感到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确实让人吃惊。

尊重女性是英国绅士风度的集中体现,在公共场合,男士抢座位,特别是与女士抢座位是非常不文明的举动;男士遇到女士进门的时候一定要请她先走。现在英国男士已经不用说“女士优先”的客气话,而是用一个友好而优雅的手势,示意女士先进。开门时遇到后面有人,特别是女士即将走进来,一定要等走过来把门接住才能离开。这样的事是体现绅士风度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们乐于津津乐道的。

初到英国,人生地不熟,问路是常有的事。对于问路,我和中国同事的普遍的感觉是英国人十分热心,而且彬彬有礼。只要你开口问路,他们从不吝啬,而且负责到底。在巴斯小城,有一次独自去一个叫The Bath Boating Station的地方,这个地方我很熟了,我想故意考验一下英国“绅士”的耐心。我问街上一个行色匆匆的中年人,他很热情地跟我说怎么走,一翻解释后,我只是装作不明白,他看我确实遇到了“麻烦”,干脆领着我走了近20分钟来到了目的地,一路上他还不断抱怨英国街道的乱七八糟,有些地方很难找,给游人造成了很多不便。

有一个周末约朋友去剑桥大学,我早早赶到火车站,人不多,售票员是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我先问了他我要乘座的车次,票价和时间后在连椅上坐起来等着朋友,可九点半的火车就要到了,朋友还没有来。这时售票员放下手中的活,来到我跟前,很礼貌地跟我说:“你要乘座的火车就要进站了,你怎么不坐啊?你是不是需要帮助?”当我说要等朋友一同前往时,他说可帮助我打个电话,可朋友既没有手机也无座机,他又建议可给朋友留张纸条………我的朋友到底没有去剑桥,我不知道那位绅士售票员拿着我的纸条又做了些什么?其实,英国的绅士就是这么认真负责。

如今,仅仅从衣着上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绅士是十浅薄的事情。当然那些西装革履、抬头挺胸、仪表堂堂、神情气爽、温文尔雅确实是“绅士”,这使中国的女性同行十分羡慕,但英国人的绅士已不只是“男人专利”,女性、小孩同样绅士,其实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深入到整个国民的骨髓里。

它首先体现在说话、语气和手势上。在英国,与人谈话时动作很多、很大、高声喧哗,特别是前仰后合,以及谈话中粗话不断,会被看成是没有受过教育的粗野表现。在英国期间,我和我的中国同事们听到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谢谢您”、“请原谅”、“对不起”、“不客气”。沃里克学院的教学楼前,有一条小路,早上上课前多站满了人,后来的人经过小路时,别人让路必然得到一声声和“谢谢您”;若有人没有注意到,他会主动地说:“请原谅”!公交车、商店里、酒吧间所有的公共场合都是如此。而且他们语调缓和,真诚朴实,毫无矫揉造作之嫌。声声“谢谢您”使人倍感社会的温暖,句句“请原谅”让人觉得社会的和谐。据英国人自己说:他们常说这三句话,不仅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那么英国人的绅士风气是怎么形成的呢?一是英国较美国或其它欧洲国家历史长,封建统治使英国人更容忍,加之英国在相对孤立的群岛上,思想形成了保守的性格;二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六十年,她在位的时期是英国逐渐走向鼎盛的时期,也是各种礼仪形成的最主要时期,她最终使英国成为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维多利亚女王就曾因其高雅的个人修养而享誉欧洲大陆,她制定了一系严厉的家规,对自己的孩子教养方面要求相当苛刻,稍有不慎便对他们进行无情地鞭打和杖责。她对自己的形象教养相当严格的,要求自己处处做到高雅、体面、端庄、节制。维多利亚时代被后人称为“文雅社会”。这位英国女王的行为对以后英国的中产阶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他们相继模仿的最高标准,维多利亚时期也就是英国绅士风度最终形成及完善时期。

到英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行车文明”。英国80%-90%的人有车,因而路上行人很少。繁忙的交通路口有红绿灯操作器,行人过马路需按人行道旁的操作器,操作器由红变绿或出现提示音时行人可通达。个别人行道没有操作器,如有行人通过,车辆必须停下来;如果司机看见有人有通过人行道的意愿,司机也及早停车让行,这在英国十分普遍,有好几次我和中国同事都很尴尬,刚想迈步,但见有车来临,只好萎缩,司机总是停车与你缰持:非让你先走不行!而前几年,同内一座大城市却出台了一条交通法则:过马路行人不守规则,撞白撞,这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最让我感动的是回国前的一件事。回国的日子到了,自己到当地最大的超市Tesco卖东西。Tesco的设计很人性化,出了超市门口就有一个长长的玻璃长廊,多数私车就靠长廊停靠。英国的雨天太多,而顾客可推商品车出超市门进入玻璃长廊,再由长廊入车,这就省去了雨中打伞的辛劳。自己推着大包小包买好东西,在长廊内等了足足一个小时,雨还没有停的迹象,只好鼓足勇气,冒雨前行了!出长廊口迈上台阶就是一条公路的支路,雨中的车也象是避雨,开的飞快,没有交通灯,但有一过路的指示牌。正在犹豫如何走马路,双向车道上的车全停了下来,靠近我的一辆车的司机还不停招手,示意让我先行!急急忙忙跨过马路回头看双向车道上的车,又象水流一样行驶着,当我跟中国同事分享这段经历时,同事们调侃说:那是因为在英国行人很罕见,物以稀为贵吗!当然路上行人很少,那天恐怕那路段只有我一个人,可英国的车也多呀!没有交通指示灯的交通路口一般有让路(give way)的路牌,让路的风气很让人羡慕,在我上学院的路途中有这么一段路,上下班高峰时间车流量跟北京长安街差不多。放学后,我经常坐在路边欣赏他们行车的文明,我特别注意到,司机在从支路开到主路时,都会自觉减速,并左顾右盼,确认不影响主干道后才上路,平时行车也十分谦让,常常看手势互相表示感谢。有一次一位女士的汽车挤在车队里难以通过,一位男士看自己汽车后面还有一段距离,马上把汽车后退一段,并礼貌地示意这位女干通过。通过的瞬间,她微笑着摘下墨镜向他招手致谢。都市文明的这一幕让人难以忘怀。

英国的交通也有让人胆战心惊的时候,那就是急救车、消防车,路车拉起警笛前行的时候,每逢这时前面两边的车辆无一例外减速停靠在路两边,不管红灯绿灯,这些急救车左右穿行,毫不顾忌,用“疯狂驾驶”来形容司机最贴切了。我曾跟房东讨论过这一问题,房东回答说:警笛响起,这表明是生攸关的事件,或受伤或生病或火灾,为这些车辆让路就是尽快抢救人的生命。

英国人又是十分爱好排队的民族。在车站、在银行、在影院、在海关、在饭店、在景点………在一切需要人等的地方,人们都十分喜欢排队,秩序井然,鱼贯而入。

在我看来,绅士风度是一种文化。是在经济和文化教育走到一定层次后自然形成的一种文明。这种文明一旦形成,就有很强的社会效应,这一文明不断感化着社会个体,使每个人力争做一个谦和礼让的绅士,难怪你会看到在公共场合,人们不乱弃废物,不随地吐痰;在超市,人们可拎着自己的大包小包进,出来时没有人查你,有自动刷卡台,你自己扫瞄商品,你自己结账;在多数火车站,卖票进站,没有人查票;路边果树上挂满了垂涎欲滴的水果,没有人随意攀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