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时候男孩穿那个西装和皮鞋该女孩买还是男孩买河北邯郸的风俗习惯

邢台西装定制-河北专业西装定制

邯郸市一个民主的现代化的城市,结婚都也是民主自由的,县里面规矩可能比较多,我不太了解,就我身边而言,市里结婚不管男孩女孩的衣服都是谁买都可以的,男方可以给女方买衣服,女方也可以给男方买衣服。

河北安联集团 关于招聘 做出的种种骗子行为,大家有知道的尽情发言

工作是一个大事,离开了学校,不能再依靠收入微薄的父母,只能靠自己的能力过属于自己的平凡生活,于是理所当然的签了第一个单位——河北安联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什么叫涉世不深,对你的单位一无所知,没有任何一丁点的了解,仅仅靠别人的一面之词,就把自己卖了出去,这就是涉世不深的具体表现,这下卖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更是背井离乡的痛苦和自己以后的困惑。什么是天之大,工作以后才了解到部门里,除了自己和自己一样被忽悠来的小兵,其他的全是领导,各种经理、总监、总工、总裁等等,这也还好,毕竟刚来么,什么都是慢慢学习的,他们也是从我们这样开始的,但是客观条件的影响改变了我对安联集团的所有看法。

清楚地记得18号,离开家,奔赴自己的一份工作地——石家庄,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激动,以为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甚至看到了那些虚幻的奢华,路虽遥远,但掩饰不住激情,而现实的骨干往往把理想的丰满击得粉碎,毫不留情。和大学同学程强一起应聘的这家公司只能说很一般,甚至在郑州来说就是一个小单位,真不明白过完年的那段时间我自己都干了什么,为什么不抽时间去联系联系单位,却天天蛋疼的为没有时间玩游戏而纠结,如果当初留一个心眼,最起码不会走到今天这么狼狈的境地。本以为石家庄离北京比较紧,甚至和京津唐比较近,一定比较繁华,可当你来到这里你才知道原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北京和石家庄关系没有,如果说有也仅仅是看着比郑州离北京近,就这一点吧。在石家庄市中心繁华度亦如郑州的陈寨,甚至于说地面上很多补丁,亦如偷工减料后贴上一块很不匹配的膏药,其实我不是讨厌石家庄,石家庄的繁华与否跟我一个小老百姓有毛关系,只要工资高待遇好,什么都是浮云,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子,一切还仅仅是开始。

在19号晚上,接触到一个老员工,她概括说安联有两大特点:1.说话不算话;2.公司很抠。现在想想总结得非常到位,首先是报销路费的问题,当初信誓旦旦说来了报销路费,可适当来了才知道原来是转正以后才报销路费,一个4178人年利润10亿的公司,这批招聘了三四十个,路费有多少钱呢,后来经过专业的“洗脑”才知道原来这是:节约成本!!!为了来这里上班(我想用打工更适合一点吧),买了两套衣服,加起来将近一千多元钱,可是来了才知道,原来很多服饰还是不合要求,只有再买,后来想想真是太幼稚了,买那么早买那么贵做什么啊,遭雷劈么。路是自己选择的,不能怪别人,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应聘这份工作的时候,清楚地记得是一直提供住宿,可是来了才知道原来的住宿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转正以后请给我搬出去,对于公司的这种行为我已经淡定了,因为还有更意想不到的“惊喜”。刚来的两天还好住的两人间,后来搬到了18人间,妈的,想起“洗脑”的时候经理们说对我们这批雏鹰多么关照多么友好,我想把昨夜的饭菜吐出来。强哥终于经受不了这种待遇,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我感觉很失落,目前工作在一起的就只有小强了,可是他走了,本来以为有个朋友的,当初有点生气,感觉强哥太坏了,我来了,他走了,后来想想这样也好,毕竟这个单位真的不适合我们,走一个算一个呗。本来以为自己理所当然的走进设计院,还是一个画图匠,可是安联跟我开了一个玩笑,经过半个月的洗脑,我被分到了安联集团项目及成本中心产品设计经理助理一职,听名字很有关系,产品设计,实际上那个产品设计经理本来就没有人,只是一个经理兼的,我就天天闲着,以至于来了两个月感觉没有干过一件实事,至于工资更是低的难以启齿,什么提成的我们都没有,跳槽的冲动时刻唤醒我。当初记得招聘承诺的是最起码也是画转建筑方面的图,现在这么一个岗位干的都是一个秘书的工作,我感觉不可思议,而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个本来学建筑学的去了物业公司,更神奇的是物业公司说人家不需要员工,人员满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幸好目前我可以边工作边找工作,这是唯一一点值得欣慰的地方。

来安联已经有两个月了,感动过,失落过,感动在少数,失落却是无时不在,从几位朋友的离职我才体会到原来安联是这个样子。第一位走的是小强同学,一天还没培训就走人了,找工作也很顺利,小强是一个好人,这样也理所当然了,由于刚来什么都没接触直接走人,解约手续办得很顺利,我们就不同了。先了解一下安联集团的解约手续吧,离职要签十份表,它们分别是:员工离职申请表、员工离职审批表、员工离职会签单、员工离职资产交接单、员工离职工作交接清单、员工离职谈话纪要、员工离职通知单、签劳动合同、签解除劳动合同、签解约函。很多东西都需要经理甚至总监签字,还要会谈,最近又加上了一条,签劳动合同,我感觉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来的时候不签合同,我们走了让我们签合同,原来是为了收费,呵呵,为了最后一个解约函,甚至要办快一个月,这就是所谓的善待与友好,办一个解约函完全可以和办理出国手续一样复杂了。最近得知,如果离职要交1200元的培训加住宿费用,我更是困惑了,我想如果我在这干了几十年,走人岂不是要给公司买个房子了。根据劳动法规定,试用期间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不必承担任何费用,这样违法的事情在安联可以这么明目张胆,我大惑不解。

这么一个公司就是靠剥夺刚毕业的学生这种卑劣手段发家的。我们一批还有一个同事,一个学建筑学的被分配到了设计与研发中心,听起来也挺靠边的部门,然后做一些打杂,例如:贴发票,编制度流程,天天开一些无聊到极致的会议。虽说有方案汇报会,但是对于一个刚刚毕业不久,专业知识还不够硬的人根本没有多少用,当他终于满心欢喜的来到了此公司的设计院之后连一个月的时间都没到就以当初在集团待着被耽误了为由给辞退了。妈的当初是谁把他分到那的,现在却成了辞退的理由,一个本可以在自己专业好好发展的人就被这个破公司分到一个干不了专业的活的岗位,然后奔波于毫无专业技术的岗位上蹉跎岁月。

珍爱生命,远离安联!!!

公务员面试大家都穿正装吗

你好,河北华图很高兴为你解答。

公务员面试是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和一般的大学生面试不同。所以穿正装是很有必要的。

(一)男士.西装:

颜色以藏青、深蓝、深灰,冷色调为主,做工精细、质量考究的套装。西装外套上的口袋只是装饰性的,一般不装东西。西装讲究线条美,所以西裤必须要有中折线。西裤长度以前面能盖住脚背,后边能遮住1厘米以上的鞋帮为宜。不能随意将西裤裤管挽起来。纽扣系法也是有讲究的,双排扣的上衣,纽扣要全部系好;单排扣的上衣,三粒扣的系中间一个或者上面两个,两粒扣的应该系上面的一个扣,单粒扣的一定要系好。

禁忌华图面试礼仪专家提醒广大考生在公务员面试时尽量不要选择紧身西服,韩版亮色西服。

面试中的细节问题不容忽视,第一印象好就可以为你的面试加分的。更多面试穿衣技巧请在华图官网查看。更多详细资料请关注

谢谢采纳

河北86岁“旗袍奶奶”走红!一生爱美是天然……

暌违二十多年,高女士再次见到靳玉霞,是因为一件旗袍。

那是一件红色祥云图案的旗袍,一眼看过去,她就觉得腰线的剪裁方式异常熟悉。几天后再次遇到,那种久违的亲切感来得尤其强烈。她试着与旗袍的主人攀谈,说起当年在石家庄广安街市场给自己做过衣服的那位裁缝师傅,没想到,她口中的“靳师傅”正是对方的婆婆靳玉霞。

仿佛一件珍宝失而复得,高女士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她带了一大束鲜花去店里看望靳玉霞,从前的靳阿姨已经变成了满头银发的靳奶奶,却仍然每天在制衣间里忙碌。

“ 时尚 奶奶”靳玉霞

靳玉霞今年86岁,生平只有一个爱好——做衣服,她把这个爱好坚持了80多年。经她之手裁制的衣服,陪伴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的顾客走过了他们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她也用自己的审美影响了许多如高女士一样的庄里女孩的人生。

一生爱美是天然

靳玉霞抓着楼梯的扶手,小心翼翼攀上一级又一级台阶。步子很慢,却态度坚决地拒绝了别人的搀扶。

这段楼梯她每天都会上下好几趟。位于石家庄市建明北路的这家成衣定制会所是个下店上厂的结构,二楼宽敞的开间按照工序流程分成不同区域,十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这是一个布料、版样、缝纫机和熨斗构成的世界,靳玉霞穿行其间,仿佛一条鱼回到水中。

靳玉霞设计的礼服

工作人员刘师傅正把一块绣花披肩的半成品围在立裁模特上,靳师傅走过去和她讨论了一下披肩的裁剪。那是一款两件套的礼服,无袖旗袍裙搭配了一件传统云肩形式的披肩。刘师傅是店里资历最老的员工之一,做靳玉霞的徒弟已有20多年了,负责制作旗袍。

靳玉霞对旗袍有着特殊的偏爱,在她看来,这种服装特别适合凸显东方女性的气质韵味。她穿在身上的一件香云纱旗袍,沉着的花色仿佛从古画中裁出,舒适为主的日常款并不强调腰身,却也难得的熨帖合体,有种不被年龄和身材框定的美感。

宽松款不等于没有设计,一样也要立体剪裁,靳玉霞说,设计师要像雕塑家一样,一点点修正服装的版形,让它适应不同的身材特点。除此之外,还要有建筑家的思维、美术家的眼光和音乐家的韵律。

靳玉霞对细节要求严格

一说起衣服,她的话不由得多了起来。

做衣服是她从小的爱好。靳玉霞是张家口万全县人,1935年出生于一个木匠的家庭。隔着80多年岁月回望自己的童年,老人的记忆已如同缠乱的线团,各种人和事搅在一起,最后从中抽出的只有一个微不足道却影响了她一生的片断:自从会用剪刀,她就喜欢把小纸片剪成衣服的形状。母亲总是好笑又好气地抱怨说,家里有张纸就全被你剪了。

爱美爱浪漫的靳玉霞,20多岁时考上了天津师范学院——在她毕业时,学校的名字已改成了“河北大学”。当时 社会 上流行的观念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靳玉霞人聪明,中学时数学学得最好,大学便读了物理专业。

提起作为物理系“学霸”的曾经,老人笑得毫不矜持,她说每天上完课,专业知识自己就能掌握个百分之六十了,下课后不需花费太多时间学习,便有了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课余时间她去学了美术,还经常用系里的一台缝纫机给女同学做连衣裙。

旗袍面料

20世纪50年代,画报上苏联女子身上的“布拉吉”支撑了一代中国女孩的 时尚 梦想,这种翻领、碎花、腰间系带的俄式连衣裙一时风靡全国,成为青春中国一道靓丽的风景。靳玉霞给同学们做的就是“布拉吉”。没有现成的版样可供参考,只能对着画报或者成衣“逆向攻略”,不过少女时代的爱好终于有机会一展身手。

那些花花绿绿的“布拉吉”,装点了同学们的青春记忆,可以算是靳玉霞踏足时装设计的最早尝试。

靳阿姨的审美启蒙

靳玉霞从河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拖拉机厂从事化验工作,此后因为支援“小三线”建设,去了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日常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化验金属材料的成分,不算繁重,对她来说却有些枯燥乏味。

有一次,靳玉霞听说石家庄二轻局下属的一家服装研究所招人,就大胆过去试了一下。“他们让我做一件衣服,我做了以后他们觉得挺时髦的,就说你来吧。”就这样靳玉霞只身来到石家庄,正式转行服装设计师,后来一家人都搬到石家庄落下了脚。

做衣服是靳玉霞唯一的爱好

无论事业还是生活,对于当时已人到中年的靳玉霞来说,那都是一个近乎从头开始的转变。就这样放弃了自己熟悉的专业,是否也曾有过遗憾?靳玉霞说,其实大学的经历给自己带来的是一个开阔的视野,即使转行去做其他的工作,读书时培养的思维方式和眼光,也能让你做出不一样的成绩。

靳玉霞大学同学的女儿张冬梅,至今对少女时代靳玉霞给自己做的两件衣服念念不忘。“我记得是白色和红色的确良拼接的,但她做得太复杂了,镂空编上小花辫儿还有各种褶子。”那两件衣服她从高中一直穿到了大学毕业,因为“它们太漂亮了”,那些年她一直没有什么买新衣服的欲望。

张冬梅很喜欢靳阿姨。她的母亲大学毕业后分到石家庄拖拉机配件厂,靳玉霞刚来石家庄时曾在她家落脚,晚上就和她睡一个房间,两人经常聊天到很晚。在张冬梅的记忆中,母亲与靳玉霞个性不同,老姐妹之间总是吵一阵好一阵。不同于靳玉霞的“文艺”,她的母亲是那种朴素务实的性格,衣服永远灰白两色,没有太多讲究。靳阿姨却时常会给她讲一些服装搭配的知识,鼓励她要超越上一代人的审美。

靳玉霞设计的旗袍

“她会跟我讲**可以搭配紫色,我后来试过,效果特别好。”张冬梅回忆,自己曾有一件红色上衣,靳阿姨看了说上衣的花色中有一些灰色的元素,可以搭配一条浅灰色的裤子。那种浅灰色当时只有成年人才会穿,她试着搭了一下,发现和上衣是绝配。或许今天看来,这只是一些最基础的搭配规律,但在那个时代却是难能可贵的审美启蒙。张冬梅说,自己现在五十多岁了,自认为衣品在同龄人中算是中等偏上的,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靳阿姨。

那个时代,在服装研究所工作的靳玉霞或许要算是石家庄走在 时尚 最前沿的人。靳玉霞回忆,当时研究所负责几家服装厂的设计工作,还会做一些中山装、西装、旗袍等,有时还有外宾专程来定制旗袍。所里订了不少日本或者其他国家的时装杂志,让她得以了解 时尚 流行的动向。

30年不断衣中缘

被高女士认出的那件旗袍,就是靳玉霞给陈运平量身定制的。“她那些衣服的收腰,我觉得放在全国都是一流的。”时隔近30年,高女士依然对靳师傅的设计风格记忆犹新。

手绘旗袍

高女士认识靳玉霞时只有十八九岁,正是爱美的年纪,时常对着服装杂志幻想那些漂亮衣服有一天也能穿在自己身上。她是在一次在街头上闲逛时,偶然发现了靳师傅的服装店。

靳玉霞50多岁时从服装研究所办了内退,在广安街的市场里开了一家服装店。20世纪80年代,个体户还是新鲜事物,她的老伴是石家庄一所学校的校长,一次都没好意思到她店里来过。“我做事从来都是我行我素的,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专业设计师出身的靳玉霞会做时装,这在当时颇具吸引力,附近高校的老师、棉纺厂和华药的职工纷纷来找她做衣服。每天下午靳玉霞到店里来收活,门前总会排起长队。

那个时代裁缝店大多要顾客预先买好布料,再向裁缝要求做什么款式。靳玉霞懂设计懂搭配,经常会根据顾客的形象气质向其推荐适合的面料和服装。“比如说你选了一个你喜欢的,她觉得跟你的身份形象不符合,她就替你Pass掉了。”一件适合的衣服不只是一件衣服,更是自我认知的一个途径。高女士就是在靳师傅的指导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风格,而让她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细节,那时去裁缝店,纽扣、拉链、里衬也是要顾客自己去配的,但靳师傅做的衣服这些辅料她都会亲自配好。在靳玉霞看来一件衣服是一件整体,而这些细节往往才是点睛之笔。

靳玉霞和她设计的旗袍

高女士回忆,靳玉霞当年为她裁制过一件丝绸连衣裙。夸张的泡泡袖和晚礼服的款式,她从前只在欧洲的歌剧中看到过。最出挑的是裙子左肩的一大朵玫瑰花,是靳师傅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她把我和这个衣服融到了一起,把我整个人的精神气质都衬托出来了。”高女士说,是靳师傅让她明白,不是人要去适应衣服,衣服是来衬托她这个人的。

她在靳师傅那里做了六七年衣服,最后一件是自己的结婚礼服。如今已是企业高管的高女士回顾往事,她说是靳师傅的手艺点燃了自己热爱生活追寻美好人生的星星之火,靳师傅给她做的那些衣服,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可惜后来因为服装店几次搬迁,当年通讯又不发达,她与靳师傅渐渐失去了联系。现在机缘巧合,重新续上了这段缘分。“都说慈母手中线,靳师傅当年给我缝了那么多衣服,她在我心中就像是妈妈一样。”

靳玉霞的服装店后来搬到了煤机街上,取名“美雅”,那时候不少石家庄人都听说过有一个很会做衣服的“煤机街老太太”。90年代以后成衣市场日渐繁荣,人们光顾裁缝店大多是为了定制重要场合穿着的礼服,靳师傅的旗袍成了许多庄里新娘的婚服。“有些顾客结婚的时候找我来做旗袍,等她的孩子长大要结婚了,又来找我做旗袍。”靳玉霞说。

76岁王彩琴也是靳玉霞的老主顾,年轻时在棉二工作的她就曾找靳玉霞做过旗袍。转眼几十年过去,王彩琴退休之后依旧热爱 时尚 ,组织了一支以中老年人为主的业余模特队,常年四处演出走秀。模特队的演出服大多是找靳玉霞定制的,在她看来,靳师傅懂得中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又 时尚 超前。年轻人有年轻的 时尚 ,靳玉霞设计的那些旗袍和时装,让中老年人也可以在T台上自信地展示出属于自己这个年龄段的美丽。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种享受

“这个地方原来是打开的,效果不好,后来就缝上了。”制衣间内,靳玉霞指着一件浅色西装上衣腰间的衣褶说。这是件用于走秀的时装,款式比较夸张,上衣的左右襟采用了不对称的设计,较长一侧的衣襟上装饰了与面料颜色相近的绣花。“一件衣服上装饰不要太多,有一处亮点就足够了。”

靳玉霞是个“细节控”,一旦哪件衣服哪个地方没处理好,她晚上回去觉都睡不好,翻来覆去地想问题出在哪里、该怎么改正。几十年的严格要求磨炼出了医生般的敏锐眼光,现在只要有人从她面前一过,她就能看出对方的衣服存在什么问题。

店里工作人员正在为一场时装秀做准备,40多套时装的设计制作都要靳玉霞一一把关。其中几套衣服的材质她始终不大满意,想换成轻薄飘逸一些的面料,她到楼下找来色卡册子仔细比对了半天,合上册子又一次上了楼,“我再去找小马商量商量。”

靳玉霞和徒弟马丽娜

小马名叫马丽娜,1995年出生的她文静腼腆,是靳玉霞最年轻的徒弟。她在大学学的是服装设计,从学校毕业后来这里学习打版裁剪,刚刚3年多时间。靳玉霞尊重她的意见,有事情也常与她商量。

店里的工作人员很多都已做了十年以上,大多是像靳玉霞一样热爱服装的人。正在给一件旗袍钉纽扣的王师傅是店里的绣花师傅,她从小就喜欢绣花,长大后有了缝纫机就自己学着用缝纫机绣。她原来在幼儿园工作,孩子们的演出服都是她亲手制作。退休后听说靳玉霞这里想找个绣花师傅,就自告奋勇找上门来。“其实也不为挣钱,主要是想找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干。”

旗袍花扣

靳玉霞喜欢和徒弟们待在一起。她每天早晨来到店里,在制衣间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一周七天天天如此。靳玉霞原本就是个单纯的人,除了做衣服之外别无任何爱好,年近九旬的她,似乎把所有的专注全都放在了这个爱好上,只要是在面对衣服时,她的思路就会变得特别清晰,记忆力也好了许多,一枚纽扣一处绣花,都能记得一清二楚。她常开玩笑说,自己要一直做到90岁。

“你见过80多岁的老太太每天还在工作,一星期一天都不休吗?”陈运平提起婆婆,语气中满是感佩,“在我们来说这叫敬业,但对她来说,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是工作,她认为那是一种享受。”

来源/燕赵都市报